Offered home - cooked hand - made plain tricolour in dark carved dragon pomegranate flower big plate plate plate of archaize of jingdezhen ceramics
product parameters:
- material: ceramic
- style: Chinese style
- popular element: court wind
- color classification: small (25.5 CM) large (30 CM)
- article number: pomegranate plate 001
- main photo source: independent film figure
- whether manual: is
var desc='
【尺寸】口径25cm;高5cm;
人们熟知唐三彩,却很少有人听说过素三彩。
不过两者的确颇有渊源。首先是名相近,都叫三彩;而实也趋同:唐三彩最主要的颜色是黄和绿,素三彩也如是。其实两种瓷里,白色都很重要,但白不算“彩色”,往往只被当作背景,委曲了这种重要的-也许是最重要的-颜色。同样,三彩的颜色其实也并不严格限于三种颜色,一如五彩的颜色不止不种,对于古人的数字,不必太较真。
唐三彩骆驼陶器
虽然如此接近,但终归不同。毕竟唐三彩出现在唐代,而素三彩出现在明代中期,中间隔着数百年,期间相类的风格难觅踪影。很难扯得上确凿的亲缘关系。
唐三彩人物俑
唐三彩花纹大罐(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)
靠近看,还会有更惊人的发现,画之下,还有暗刻,仔细端详,居然是复杂的龙纹-好一派低调的奢华。
多年以前,我第一次在画册上看到这件瓷器的图片,就惊艳了。这样的色彩、纹样,放在今天,恐怕年轻人都会喜欢。后来在上海博物馆看到,细细品味了半天。
要制作这样一块瓷盘,工艺很是复杂。将处理好的瓷泥制成盘形,待干,用针细刻龙纹,不上釉,直接入窑高温烧制成瓷,因为没有釉,摸起来不像上了釉的瓷器平滑温润,显得干涩,于是叫涩胎,就是没有釉的瓷器。涩胎上,再画三彩,不画的部分,填上白釉,除了圈足,表面要全部填满,不留任何空隙。画好之后,再烧一遍,不过这一次温度低,八九百度。前一次烧,要1300度。完全是不同的窑炉。
(实物底款为 长窑制器,非大清康熙年制款)
说起来好像也不特别复杂,毕竟有章可循,但实际上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专门的工种,由专门的匠人完成。不要说在坯上雕刻与在涩胎上彩绘是完全不同的手艺,就是涩胎上的彩绘,画与填空白的部分都是两道工序。而任何一个环节的细小差错都可能使全部的努力功亏一篑。
我一直都想烧造这样一块盘子,家里日常都可以使用,放水果或小食,都很提气。就是纯当摆设,也很精彩,比各种印刷品的画好多了。虽然都是复制品。但复制瓷器和印刷品不一样,非得按照当时的材料、工艺、流程,亦步亦趋。难度之大,并非外人可以想像。
多年来,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,原因当然是找不到好的师父。素三彩在瓷业的体系中,实在边缘,几个关键环节的师父要凑齐,很不容易。
这次总算如偿所愿,烧出了满意的样品。打算作为长窑的一款新品推出。有些纠结是用“大清康熙年制”款呢,不是“长窑制器”款。
容我再纠结纠结。
其实,
我倾向于后者。
附一首小诗,夫人写的
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真相。
我吸进了甜白的气息。
人间的桃,李和石榴
素得找不到一丝红色。
没有哪个生命
配得上这样纯的夜色。
打开窗帘
天地正在眼前交接着白银
月光在一片素色里静静地彩排。
月光来到瓷盘上
预先照亮的是浅浅的刻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