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ffered home - cooked hand - made lines tao killings in blue and white lie the foot bowl of jingdezhen ceramic light dessert bowl meal to use small shallow expressions using
product parameters:
- material: porcelain
- pattern: plant flowers
- style: Chinese style
- origin: also the
- popular element: ink wind
- bowl diameter: 5 inches
- price range: 400 yuan of above
- item no: 001 lines tao killings
- main photo source: independent film figure
- number: 1
- packing volume: 1
- tea utensils craft: blue
- applicable people: public
来一小碗甜蜜:桃之夭夭青花卧足碗。
文/长物居主人涂睿明
逃之夭夭还是桃之夭夭
2005年上映了一部法国电影叫《逃之夭夭》,女主角苏菲玛尔索,无数人心中的女神。女神一反清纯形象,在电影中出演蛇蝎美人。
片名本来非常普通,叫《Anthony Zimmer》,是男主人公的名字。翻译过来却非常精彩,和剧情极为吻合。不过,我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喜欢苏菲玛尔索,看到片名,就觉得更为贴切,因为逃之夭夭,其实是来自“桃之夭夭”,语出《诗经》,讲的是美人。可惜这部电影中,美人演得并不特别出彩。
桃花喻美人更为著名的诗句,当然是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,不但美丽,还带着几分伤感,让视觉的美多了几分精神的意味。
但这种文人的审美,到了老百姓这里,就不大行得通,人们讲的是桃花运,是命犯桃花。
所以,民间的美术,桃花就不多,容易显得轻佻,但桃实就不同。
寿桃不是一种水果
寿桃不是一种桃,只是祝寿的时候常常要摆上,因为桃不是四季都有,所以就用面做成桃的样子,成了一道甜点。
真正跟长寿有关的桃是蟠桃,王母娘娘的蟠桃宴,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,结果被孙猴子吃了。
不过孙大圣偷桃,大概不是原创,可能出自更早的传说:东方朔偷桃。东方朔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,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都有传。他的传说很多,往往被神话,所以《列仙传》里也有他的篇幅。关于他偷桃的传说是这样:西王母降凡为汉武帝庆生,带了几枚仙桃,武帝吃了很高兴想要自己种。西王母说 :"此桃三千年一生实,中原地薄,种之不生。"又指着武帝身边的东方朔说:这小子偷了三次桃。
于是桃和长寿变得关系密切。
长寿这件事,不分男女,无关贵贱。因为只有死亡,才是绝对的公平。所以老百姓喜闻乐见,皇帝也喜闻乐见。
而桃子长得饱满,显得厚重,外形上就让人感到长寿的踏实。
于是桃成为古代最受欢迎的蔬果之一,纹样之中,也大量使用。比如三多纹中,多子多福多寿,就画上荔枝、佛手和桃。
桃子和蝙蝠配在一起,又成了“福寿双全”,而要画“麻姑献寿”,自然麻姑手上捧着的,又是仙桃。
除了桃花与桃实,桃木也大受欢迎,因为传说可以驱邪。过去家家户户贴门神,叫桃符,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就是过年换春联换门神。
青花的桃子
瓷器上画桃子历史悠久,至少在明代已经非常流行,无论官窑还是民窑。最常见的,是青花。
明代瓷器上色彩的使用还很受技术的限制,画桃子,往往只能涂成红红的一片。青花就不同,近于水墨,虽然只是一种颜色,但有变化,有韵律,很受皇帝和文人的喜爱,民间也极受欢迎。
明代官窑的青花桃纹特别突出,桃实的部分浓浓的蓝色,像墨在纸上晕散开来,有不经意的浓淡变化。这种变化,很大程度上源自当时的进口青花料:苏麻离青。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时,从波斯地区带回。后来贸易中断,到了成化时期,苏麻离青已成绝响。
到了清代,仍然不见苏麻离青,但雍正皇帝不信邪,要求用国产的青料模仿。好在当时技术上已经大大的提升,所以不但再次表现出水墨淋漓的效果,画得也更为细腻精致,很能体现雍正的品味。
这种画法,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,画在橄榄瓶上。并不特别引人注目。另一件器形一模一样,画面也大同小异,但是画面用的是粉彩,是上博的明星级馆藏,立在大厅中央,设了专柜。
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之前,它安静的放置在美国一个大家族房间的一角,当成了灯座。
后来被香港大藏家张永珍以四千多万的价格拍下,捐给了上博。从不被注意的角落,到了万众瞩目的中心,瓶子,还是那件。
来一小碗甜蜜
人到中年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忽然就喜欢上了甜食。
去年还喜欢上了黄桃罐头。自己也很是惊讶。
油腻的中年男,自己也躲不过吗?
不过吃甜品的画面,无论如何与油腻的中年男联系不到一起。
想到的,总会是小姑娘吧,小而美的小。
或是小而美的美。
反正,和年龄无关。
刚好,又是吃桃子的季节。油桃黄桃水蜜桃,水淋淋,甜蜜蜜,看着就让人大有食欲。
于是就想,做一款画桃子的器皿。
想来想去,决定做个小碗。
碗做成卧足的样式,所谓卧足,就是放在那里的时候,看不到有足,其实是把足“缩”进了碗底,这样,小小的一个碗,托在掌心,就会觉得非常舒服。有一种温柔的姿态。
这种方式,看上去就像是少做了足,不过,这点”少“,可比多要麻烦。因为碗的外壁延升到了底部,釉的处理就变得更为麻烦,因为接触底的那部分不能有釉,但它和外壁是一体的,釉太靠近底,就容易在烧的时候粘住下面的板子,整件瓷器就废了,又不能为了安全离得太远,那样露胎的地方太多,就显得工艺粗糙了。
所以我们不能简单以看上去的复杂与否来判断工艺的难易。
很多时候,少比多难。
碗做得浅,像一弯月,可以当成小托盘,但要喝点糖水,也很胜任,还不用担心吃得太多。变得油腻。
画桃子的师父我们叫她王姑娘,其实还年长我几岁,只是长得干净,个子不高,小而美。画了二十多年的青花,同辈里面出类拔萃的画师,线条干净利落,分水也是一流。青花的行当里,学画不学染(分水),像这样画线分水都是一流的,罕见。
交给她画,当然放心。
碗中画了九桃,满而不滞,没有拥挤的感觉。而外壁就完全空着,有对比。
前几天试烧了几个,发色极好,蓝的干净清透,胎釉也滋润,水淋淋,像湿的一样,抚之如玉。
--没有什么比开窑看到瓷器烧得好更让人感觉甜蜜了。
刚好少文做了凉粉,我们几个一人一小碗,
多放了两勺糖。